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期间,双碳成为了热点话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落实,中央提出了全新的规划与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针对碳中和的实施,提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说,对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满信心。

“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聚焦关注碳中和碳达峰发展,围绕实现“双碳”目标这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代表委员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中央

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碳定价体系发展模式,深化绿色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碳定价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本土碳交易市场,建立更加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制度。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
民盟中央

建议加快构建我国自主的全球碳监测评估体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争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长期话语权,亟需加快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和碳监测、碳核查科学评估体系,实现温室气体多指标综合监测和碳排放自主定量评估,支撑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小米集团董事长
雷军

建议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制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方法;建立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完善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
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建议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中民

建议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在系统性布局的基础上,遴选代表性区域优先开展“双碳”综合示范,验证一批多能融合技术并开展集成示范,同时为全国同类型区域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以点带面,带动全国同类型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加强碳市场配额制度研究,合理评估现有配额发放制度的松紧尺度,在考虑企业履约、减排成本的前提下,适时收紧免费额度,引入配额拍卖制度。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将石化、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纳入交易主体以改善市场活跃度。同时,通过金融创新盘活存量碳资产,适时增加碳期权、碳期货、碳债券等碳金融衍生品,逐步完善金融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
南开大学教授
钟茂初

将碳排放额度作为“房住不炒”政策工具。首先,从最终消费需求的角度,确立住房领域整体的碳排放总量额度。这一碳排放额度,均摊到各个城市的所有居民,得出各城市每一居民的住房碳排放配额。由此可拓展“房住不炒”的政策思路,将行政性的限购手段,转化为更为公平合理的“住房碳票”配额来达成相应的限购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
中信资本董事长
张懿宸

建议加快碳市场相关立法工作,逐步引入更多市场参与主体,成立类似证监会、银保监会功能的“碳监会”或类似监管机构。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各个碳相关行业加强碳核算、碳交易、碳数据管理等专业领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
王美华

让"碳达峰、碳中和"走进中小学课堂教育,建议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加入双碳相关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环保理念。
多措并举推进老旧小区低碳改造,建议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数字赋能、低碳引领,完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
百度CEO
李彦宏

建议加快发展绿色AI,引导算力算法低碳发展。
一是探索碳排放双控在数据中心率先落地,建议有关部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对数据中心使用绿电部分的额度不计入能耗考核。
二是建立兼顾性能和能耗的绿色算法度量标准,倡导领军人工智能企业构建能效高、性能优的预训练大模型,并向行业开放。
三是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加快建立科技减排的方法库和行业标准,强化绿色AI在降低碳排放领域的技术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

建议大力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制定高等学校校园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鼓励高校将校园碳中和建设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并建立校园碳中和评价体系,让高校师生成为“双碳”的践行者。
全国政协委员
金风科技董事长
武钢

建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倡导人行、银保监会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及评价标准,出台绿色信贷的监管激励措施,包括: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降低再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规定绿色贷款投入比例并逐年提升;提高补贴确权贷款用途灵活性等。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
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
蒋颖

加快研究碳排放税收政策、完善双碳政策法规体系,结合我国目前的税制情况来看,可将碳税作为环境保护税的一个税目是现阶段可以考虑的税制设计方向。先对碳排放密度高的产品征税,再逐渐过渡到其他相关产品。结合现行的能源消费税政策,可以尝试选择汽油等碳排放密度高的石化燃料产品,由消费者缴纳碳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几个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等。
结合科学规划与实施路径,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已经由前期谋划阶段步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